农村党建

您当前的位置 :龙口党建网>>基层党建>>农村党建

让老百姓从思想上“富”起来 ——高新区扶贫开发工作纪实

发布日期:2016-10-14 10:31 信息来源:今日龙口 字号:[ ]
  高新区有两个贫困村,一个是位于之莱山脚下的庙马村,另一个是马蔺耩附近的小于家村。山地多,位置偏,要想帮助俩村改变,真不是件容易事。高新区与包帮部门、企业联手,想方设法拔掉贫困村的穷根,让老百姓从思想上“富”起来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
村居环境换新颜

  走进高新区,放眼望去,高精尖的大企业,发展红红火火;但在高新区的另一边,却有着这样的尴尬:庙马村集体经济薄弱,唯一收入便是土地承包款。小于家更是困难,村集体没有收入不说,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,老百姓还没有喝上自来水,葡萄苹果的效益要看年景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不过,这俩村的面貌,从今年春天起,彻底改变。

  根据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,高新区积极承担起主体责任,深入贫困村走访调研,帮助制定帮扶措施。在与包帮部门、企业商议后,高新区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入手,先让贫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在市人大办和胜通公司的协助下,庙马村将村里的4座水库彻底清淤。清淤好的水库,成为庙马村的资源,水库对外承包,为村里增加了收入。

  小于家村周围,有不少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,别的村村路宽敞整洁,文化墙透着书卷气,而小于家村唯一的一条村路也坑坑洼洼,开车走一趟,就像过吊桥一样提心吊胆。村里人喝的水,还是自家打的水井水,又苦又涩。为此,高新区协调包帮单位市公安局和包帮企业恒泰运输公司,筹资6万元,为村里打了井,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。同时,还筹资80万元,对村级道路进行了硬化。

  小于家村“第一书记”王世兵说,刚到村里时,村里的状况是周围最差的一个村,而今已甩掉倒数第一的帽子,比周围不少村强。

  面子上的改变,不仅改变了外人对庙马村、小于家村的印象,更重要的是,让老百姓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,使他们觉得,有了高新区和包帮部门、企业的帮助,“穷根”就要被拔掉了。

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

  高新区意识到,贫困村要想得到真正发展,光有人捐钱没用,要让贫困村内生动力,发展自己的产业,把“输血”变成“造血”。

  秋日的阳光洒在庙马村果园里。果园旁的村委大院里,水泥、石子、沙子摞得老高,搅拌机也上阵,一排房屋正进行最后的收尾。原来,由于庙马村水果多,但地理位置相对偏僻,果农卖果难。为此,高新区协调市人大办、胜通公司筹资25万元,在闲置建设用地上建房屋,装修后租给老百姓收售苹果,让有经商头脑的村民能在家门口贩卖水果。这样,既能使水果卖个好价钱,又为自家开辟了生财之道,还为村集体创收2万元。

  短短半年,小于家的“造血”能力让人惊叹。市公安局为村里引进易拉罐盖内小勺项目,一下就为村里提供了20个岗位。这些岗位,多分配给了老人和贫困户。如今,69岁的栾福敬每天都到村委院里干活,一天下来,能挣六七十元,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多元。

  小于家村起了个“拔穷根”的好头,老百姓劲头越来越大。他们还组织闲散劳动力成立工程队,外出打工,年增收3万元。果农也不闲着,他们跟着“第一书记”王世兵,到七甲镇姜家店学习“映霜红”桃树种植技术,准备淘汰老旧品种,改种高收益的新品种。

  今年以来,高新区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00余万元。真金白银的投入,真心实意的帮扶,不仅改变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,还让贫困村的老百姓有了干劲,在致富路上越跑越起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