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工论坛

您当前的位置 :龙口党建网>>组工论坛

“微故事”引发的大思考

发布日期:2013-09-27 11:35 信息来源:龙口市委组织部 字号:[ ]
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,对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、反对“四风”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。作为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名普通党员,近来通过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和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,几则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小故事,引发了我深深思考,现与大家共勉。

故事一:“柴劈好、缸挑满、院扫净”

革命战争时期,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驻扎在农村,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当离开的时候,战士们会帮老百姓把柴劈好剁好,水缸挑满水,把院子打扫干净。这种优良的作风一直被坚持下来,甚至还带到了国外。作家魏巍在《依依惜别的真情》里写道:“(中国人民志愿军)战士们最后一次地扫净了院子,挑满了水缸,拍一拍身上的尘土,打好了行囊。”

启示:为群众做好事、办实事,不能贪大求全,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。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,就是不平凡;把容易做的事情坚持下去,就是不容易。刘云山同志指出: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。群众满意的,是党员干部为民情怀和朴实作风真正得到了改变,群众不满意的,是改变作风的举措不能持之以恒,“雨过地皮湿,雨后地皮干”。

故事二:“这是王司令的队伍,来得勤了,村里的狗都不咬”

这是影片《沂蒙六姐妹》里的一句台词。女主角清晨看到家门口睡满了战士,告诉了婆婆。婆婆非常淡然的一句话,含义却非常深远。由于部队常驻村里,和老百姓打成一片,简直都成了一家人。

启示:有句话说得好:“做亲戚,走得勤。”但走得勤固然重要,走得“深”才是最难。像革命战争年代,党和群众密切到“连狗都不叫”,可见与群众联系之深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各级干部走下去,一定不能搞形式、走过场,浮光掠影、蜻蜓点水式的走访、征求意见,只会让群众反感。只有和群众坐下来真诚地沟通、深入地交流,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认可;只有多带着不同的问题走下去,扩大走访联系的范围,才能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、所思所盼;只有多交几个“穷亲戚”、“穷朋友”,和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,甚至于到了一个地方,不用介绍,群众就能叫出你的名字,有什么事愿意找你、能够想到你,这样才是真正的联系群众。

故事三:农妇大骂“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”,引来农民负担减轻

当年在陕甘宁边区,一位农妇伍兰花的丈夫不幸被雷电击毙。伍兰花悲痛之下大骂“世道不好”、“共产党黑暗”、“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”等。毛泽东同志没有听从有关部门逮捕伍兰花的建议,而是把她找来,经过聊天拉家常话,毛泽东了解到:前几年边区政府收的公粮少,家里的粮食吃不完,这几年干部只管多要公粮,还多吃多占。如今她丈夫死了,家里的顶梁柱就没有了,因此才骂出那样的话。毛泽东立即与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一道,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工作,著名的“精兵简政”就是在那以后通过的决议。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“七大”政治报告中,毛泽东强调指出:“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,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。”从此,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理论联系实际、密切联系群众一起,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永远保持和发扬的“三大优良作风”。

启示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,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面对。毛泽东同志被人批评后,立即纠正了我党的一些工作上的不当,更加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。毛泽东同志以坚强党性、坦荡胸襟、律己精神面对批评,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,批评是个人的鞭策,这是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必须明确的要求。近日,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,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,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我问题的能力。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,必须对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深刻的认识,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的武器。

故事四:解放军战士不吃一个苹果

那是在辽沈战役中发生的事。据四野四纵十二师34团团长焦玉山回忆,在坚守塔山堡的时候,战士们坐在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下休息,虽然又饥又渴,但却无一人采摘苹果,受到司令员程子华的表扬。《林罗刘谭关于九、十两月作战总结致毛泽东等电》有这样一段文字:“……某地主之大批苹果,战士一个未动。”

启示:紧紧联系和依靠人民群众,关心人民群众生活、保护人民群众利益,是我们党一切决策的基础。“不吃一个苹果”的动人故事,既反映出战士们高度的政治觉悟,又体现了我党深厚的爱民之情。在今天,作为党和军队光荣传统的生动体现,这个故事对党员干部思考如何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做到“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,权为民所用”,依然有很好的启示意义。群众路线教育,落脚点仍在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,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,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