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 :龙口党建网>>专题活动>>农村干部干事创业>>工作动态

南山当家人——记全国人大代表、南山集团董事长宋作文

发布日期:2013-08-24 11:13 信息来源:龙口市委组织部 字号:[ ]


1978年初,宋作文担任前宋大队第三小队队长,带领56户社员白手起家,创办工业,到1987年,固定资产达5500万元,家家住上两层别墅小楼。

1987年11月,宋作文当选前宋村党支部书记,带领260户村民二次创业,共同致富,六年后兑现他的承诺,全村都过上像三小队一样的幸福生活。

1989年,宋作文出任南山集团公司董事长,前宋村与南山集团村企合一,跨越发展,如今形成了以工业、金融、航空、西海岸科技产业、房地产、教育、旅游、老年健康养生为主导的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。

历史串起这些划时代意义的节点,勾勒出南山的曲折发展历程,也勾勒出当家人宋作文的闪光人生足迹。

30多年间,南山,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一座社会文明进步、经济快速发展、生态环境优美、群众安居乐业的乡村都市,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跻身中国500强企业前列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,走出了一条独具南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。

有专家评价,宋作文的价值在于———他让中国农民认识到:自己不再是财富的守望者和旁观者,自己也能够是财富的创造者和收获者;他用30多年的努力创造性地填平了城市与农村的鸿沟,为中国提供了对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观察与思考的样本


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


“边喊边跑的人跑不快。埋头苦干,不讲空话,这样我们才能跑得快。”
———宋作文

在南山每个领导的办公室里,都挂着“空谈误事、实干兴业”的醒目标语。集团办公楼大厅的电子屏上,这八个大字不停地跃动闪烁,提醒着每个南山人时时牢记心中。“空谈误事、实干兴业”,是南山企业文化的浓缩精髓,也是当家人宋作文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。

时光拉回到30多年前,前宋村是有名的穷山村,260户人家,800多口人,面积仅1平方公里。1978年夏天,麦收时节恰逢连绵阴雨。而立之年的宋作文带领三小队实行小段计划、小段包工、小组计酬、小组作业的“四小”管理方式,只用七八天,赶在雨前抢收归仓。而其他村队小麦霉烂惨重。四小队社员宋振广调到三小队后,深有感触:“在作文手下干一天的活,比在别的队三天干的还多。”尽管累点,但年终劳动工分高,现金兑现多,社员们心里高兴。

1983年农历小年,三小队创办玻璃纤维厂。宋作文冒着严寒到北京延庆县运设备,因担心设备在途中颠簸损坏,他蹲在货车车厢里照看,日夜兼程,第二天中午赶回村里。下车时,他冻得手脚僵紫。靠着这种勤劳务实、勤奋扎实的干劲,三小队先后糊水泥袋、造石棉瓦、拔玻璃丝……到1987年,56户村民家家资产过百万元。

上世纪90年代初,南山集团进入投入、发展,再投入、再发展,大投入、大发展的良性循环。铝材厂、热电厂、服装厂……一个个项目接连上马,宋作文的脚步更加匆忙。一次考察铝业项目,他清早6点出发,一天跑了三座城市,看了一天,谈了一天,中午“逃避”了参观单位的宴请,晚上回到公司已是10点多。跟他同行的年轻人都有点吃不消,他却说,一天收获很多,感觉挺轻松。

“边喊边跑的人跑不快。埋头苦干,不讲空话,这样我们才能跑得快。”无论是起步创业阶段,还是飞速发展时期,宋作文都是这么说的,也都是这么干的。如今66岁的宋作文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学习热情: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到办公室,晚上10点还经常在工作,即使出差,也是早起晚睡,习惯带几本书忙里偷闲翻看。他的这种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”的工作态度感染和激励着每个南山人。


甩开膀子就要干出样子



“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总要有个目标,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。”

———宋作文

改革开放,对于宋作文来说,犹如一扇沉重的大门豁然开启。当时,他的想法简单而朴实:怎样带领三小队发家致富?

1978年前后,宋作文带领三小队“学大寨”、“战山河”,事事都干出个尖。虽然多整出几亩粮田,增加几百斤产量,但只靠种地难致富。宋作文决定搞副业,带着几个社员夜里三点起来做豆腐,一冬天挣了1000多元,而那时“出大力、流大汗”干一天只有几毛钱。尝到甜头的三小队从此走上“工业兴村”的路子。

1986年,宋作文决定创办毛纺厂。当时,享受计划调拨棉花的国营棉纺厂运营艰难,计划内棉花每吨3800元,计划外高达8000元。直至设备已在托运途中,仍有人劝他改变主意。但他咬牙坚持说“能行”。两年后,这个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村办毛纺厂。

“不干则已、干必一流,追求发展、永无止境”,靠着这种发展理念和开拓精神,南山发展壮大起来。宋作文提出,打造百年南山,铸造百年品牌。只有主业做大做强,做精做细,才是企业发展真正的“取舍之道”。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,南山独创出“突出主业、链式运作”的发展模式。

工业是南山的支柱产业,形成了铝业和精纺两条典型产业链,生产的高端产品都是市场的宠儿,有的填补国内空白,有的走在世界前列。这种把主导产业向后拉长、向前延伸,形成既有原料基地,又有加工环节,还有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,以最低的成本、最优的配置、最高的效率就近整合生产要素,实现效益最大化。

一主领先,多元崛起。近年来,南山把发展触角伸向新兴产业。集财务、担保、银行一站式服务的金融产业,汇开发、会展、物业一条龙运营的房地产产业,融观光、度假、高尔夫等一体化运作的旅游产业……目前,南山形成工业、金融、航空、西海岸科技产业、房地产、教育、旅游、老年健康养生为主导的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。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706亿元,纳税96亿元,综合实力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6位、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7位。

“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总要有个目标,总要为社会做点什么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,这样才能让南山永葆青春、生生不息。”宋作文说,从赚钱考虑,工业、金融、房地产投资赚钱,教育、旅游、老年健康养生不太赚钱,但能够调整产业结构,改善投资环境。同时,旅游、 教育是立足长远的产业,是南山几代人的保障。


干出样子还得勇挑担子



“一个人、几个人富了,不算什么。大伙一起往前奔,这样富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。”

———宋作文

“自己是个老农民。作为农民来说,人和人之间,我和农村之间感情是实实在在的。”从农村长大的宋作文有着深厚的民生情怀,时时把乡亲疾苦记挂心间,一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。他有这个能力,也有这份担当。

1987年,宋作文带领三小队过上好日子,但他却高兴不起来:“同在一个村,其他小队群众还在住旧房、啃窝头,我们吃包子,嚼在嘴里也不香。”今后的路该怎么走?共同富裕成为宋作文和村民的共同选择。这年底,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,带领全村兄弟爷们开始二次创业。经过6年奋斗,1994年,全村村民搬进了二层别墅小楼,过上像三小队一样的幸福生活。

1994年底,宋作文拍板决定联合周边贫困村,共走富裕路。不少班子成员反对,认为这是“背包袱”。宋作文动情地说:“看到地里干活的老人还在重复我们当年的苦日子,我心里不是滋味。”在他的坚持下,至2008年,南山兼并周边36个村,9000多户村民住进二层别墅小楼或现代化楼房,实现了“少有所学、老有所养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依”。

从1988年起,南山迄今已形成拥有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中专、大学,涵盖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完善体系。由于吃尽了没文化的苦,宋作文下定决心,“要让南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”。南山村民的子女可以从幼儿园一直上到大学毕业,直到踏上工作岗位,并且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。

“从南山做起,让老年人活得更有质量,更有尊严,更有空间,更有乐趣。”这是宋作文对南山老人的承诺,如今刻在南山老年大学大厅墙壁上。60岁以上的老人住进花园式的老年公寓,每月领取生活补贴,还可以参加各项老年文艺活动,老有所乐,安享晚年。

南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,都得到适合的工作。他们除了领正常工资,还享有劳动股金、工资补贴和劳动养老保险基金等待遇,成为南山的“股东”、企业的主人。

南山村民农村医疗保险投保率达100%。凡在南山医院住院治疗的在籍村民,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,剩余的医疗费用,南山再给报销50%。

“一个人、几个人富了,不算什么。大伙一起往前奔,这样富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。”宋作文将带领更多贫困村奔上富路,也担起更重的社会责任。投身公益、帮扶贫困、奉献社会,南山累计捐款上千万元。


先锋说:城镇化典范


南山的发展历程是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,实现两化融合、统筹发展的成功典范。南山的每一步发展,都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村民都感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实惠、城镇化带来的舒适。

在当家人宋作文的带领下,南山趟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,完成了农村变城市、农民变工人、村民变市民的跨越,实现生产、生活和生态高度和谐统一。

东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王兆先


先锋颂:小农变小康


八年,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变化。1995年前,原下丁家镇达沟村宋致好家5口人、7亩地。一年辛苦收获2000多斤水果,卖4000多元钱,便是一家的收入。

1995年,划归南山后,宋致好一家搬进别墅小楼,他到铝材厂上班,逐步升为部门经理。妻子到学校教学。儿子、儿媳也在南山就业,孙女在家门口上学。一家成了地道的南山人,生活越过越好。“一年全家收入20余万元,真是实现小康。”说起好日子,宋致好满心欢喜。


先锋赞:梦在不远处


走进南山村,其实是进了南山城。放眼望去,工业区、生活区、商贸区、文化区、教育区、休闲娱乐区、旅游风景区鳞次栉比,错落有致。城在林中,路在绿中,居在园中,人在景中,美不胜收。

但它的确还是一个村,不论以前还是现在,始终保持着中国最低的行政村级别。

亦村亦企,亦城亦乡,村企合一,南山村就是南山城。南山人正朝着“中国梦”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!